把握三个“属性” 做到三个“自觉”🆕《武媚娘传奇电视剧》🆕🆕🆕修订工作,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,《武媚娘传奇电视剧》1957年,郑振铎率队对敦煌进行考察后,提出了编写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意见。次年成立《敦煌图录》编委会,并编出了第285窟的样稿。1963年,在莫高窟南区石窟维修加固期间,贺世哲、李永宁作了部分测量和记录,绘成了《莫高窟南区立面图》。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,敦煌研究院先后对莫高窟第268、272、275窟进行了传统的手工测绘,于1994年草拟了考古报告的编辑出版计划,成立了编写小组。2002年,确定由樊锦诗、蔡伟堂等承担《敦煌石窟全集》第一卷《莫高窟第266—275窟考古报告》的编写任务。该报告于2011年出版。这是敦煌石窟发现后的第一次全面记录,既保存了石窟档案、反映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最新水平,也为国内其他石窟保护研究单位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范本。
爱国,是人世间最深层、最持久的情感,是一个人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。孙中山先生说,做人最大的事情,“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”。我们常讲,做人要有气节、要有人格。气节也好,人格也好,爱国是第一位的。我们是中华儿女,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,秉承中华文化基因,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。要时时想到国家,处处想到人民,做到“利于国者爱之,害于国者恶之”。,提升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,关键是总结、概括出科学概念和学科范式
第三种:胪列具象为主,哲理隐其中。如:“鬻棺者欲民之疾病也,畜粟者欲岁之荒饥也。”(《说林训》)这些章节展现的只是具体事象,但是作者的真正目的还是通过这些类近事象阐述某种哲理。所以,经常看见作者虽并未专意展示哲理和结论,但是这些事象胪列后自然会带出一定的总结。这种情况可以看作哲理半隐其中。如:“江出岷山,河出昆仑,济出王屋,颍出少室,汉出嶓冢,分流舛驰,注于东海,所行则异,所归则一。”(《说山训》)这段中的“所行则异,所归则一”是事象的总结,但是也部分隐藏了更为普遍的哲理。,当然,也必须看到“是以”“故”的扩展形式,于两篇虽非常态,但确已出现,“是以”之后的结论也用及了骈偶,并且还出现过类似六朝时期的典型结构样式。这些证明两篇不仅对连珠体有启发之功,而且对连珠体的发展,以至于成熟状态也有不自觉的预示。
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,离不开想象与创新。这次《清明上河图3.0》让很多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良好的互动和穿越效果,“一朝步入画卷,一日梦回千年”的感受和“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”的意境都少不了创意与创新。但有一点必须明确,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之路上,创新也要把握好度,永远基于对文化资源的正确挖掘和解读,不能只为了追求炫酷新潮的表达方式,忽略了文化的本源和内涵。内容为王,放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也是真理。只有把握好保存文化命脉、传播文化基因的使命,不让科技喧宾夺主,文化才能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。,“留得住青山绿水,记得住乡愁。” 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已徐徐展开。